P1020639.JPG

從小在台灣生長的我,對陪我一起成長的口味.有一份濃濃的鄉情.但講到台灣菜,我總覺得跳不出"小吃"的框框.好吃的台灣料理比比皆是,但在創意和藝術層面上,好像都不及格.尤其台灣的食材,從山海產,養殖,到蔬果,是世上少有的多元化.而文化上可以融入飲食的元素,比如台灣的茶藝和花藝,更是豐富.但每次回台灣,除了道地的家鄉味外,總有點入寶山而空手回的遺憾.反倒是有時候在歐美名廚的餐桌上,發現"台灣之光",美國名廚Thomas Keller的招牌菜 oyester and pearl,就是取材於台灣原創的珍珠粉圓.

但這次台灣行中,藏身在冷水坑的食養山房,從頭到尾的打破了我對"台灣菜"的刻板印像.不只在食物本身的驚艷,那一種融合了園林,景觀,花藝,茶道的文化層面,老實說,我肚子裏的米其林星星,都失去了幾道光芒!

為了欣賞食養山房的真正"前菜",山林與建築之美,我特地訂了午餐. 初夏中午的冷水坑,沒有台灣典型溼黏的暑氣.車行過蜿蜒的菁山路,來到舊名"松園"的食養山房.木門口穿著唐裝的接待,引領我們走過松林,來到園中央的"禪院".今天就讓我們修個"酒食禪"吧!

食養山房大概是我去過佔地最大的餐廳了!佔地十二甲的松園,有瀑布,有清溪,有松,有竹,和清悠的禪意.食養的數個廳房各有主題,但整體的風格造景,卻展現一致的風貌.從明式家具到榻榻米,從紙燈籠到枯山水,在台灣本土的風格主軸中,承襲著來自唐山的華夏傳統,卻又帶著東洋文化的痕跡.但這不正是台灣近代史的軌跡嗎? 而表現在食藝上,從食材用料,烹調方式到水墨畫般的擺盤,食養正也呈現出這一種像是訴說台灣命運的風格.

遊園賞景,等著酒醒茶沸.十二點一到,準時開動!

(講到酒醒茶沸....其實食養的官方標準搭配飲料是烏龍茶,酒是可以BYOB的,而且備有不錯的葡萄酒杯,最棒的是不收開瓶費!

但沒有菜單的食養,對初體驗的我,怎麼搭酒還有點頭痛, (但我後來發現,其實菜色變化不大.)臨時選了Bordeaux Saint Emilion 的 2005 Grand Cru, Cote de Baleau, 結果和以海鮮和蔬菜為主的菜色搭配上,稍稍厚重了些.我想可能紐西蘭或波爾多帶點酸的Sauvignon Blanc,或是淡一點的加州Pinot noir,更能完美的酒菜交融...

 

開飯囉!

 

台灣山中傳奇-食養山房(二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odyJa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